WK13心得:復健科
- 進來復健見習之前,最好先把解剖學複習一遍(特別是神經肌肉的intervention,還有肩關節、髖關節、膝關節、踝關節),
- 原來馬偕早就有針灸科:原來很多年之前,馬偕醫院就已經有過針灸科。現在復健科很多資深的主治醫師當年都有開針灸診呢!這禮拜帶我們學長也是念了針灸所才來做復健科醫師的,他甚至還曾經跟過劉定明老師診(聽說是老師離開附醫前最後幾個月),好羨慕啊!
- 復健科與中醫骨傷科的結合:在學校的課程已經嘗試將復健科與中醫骨傷科做結合,這是好的開始,但課程當中,中西醫老師各自教各自的,較少嘗試做中西之間的結合融會貫通教學,我想是標準課程內容使然。應該可以做出更多優化。
- 復健與針灸經絡的相輔相成:復健科醫師很多都有一定程度的中醫了解,特別是在針灸經絡方面,經絡循行、穴位都熟,甚至都曾經使用過針灸。
- 復健科見習的必需性:復健科應該列為中醫學生在西醫見習的必修科別,甚至應該增加在復健科學習的週數。復健科的患者,幾乎可說與中醫門診可見的患者群100%重疊。
- 復健的多角團隊:在兩個禮拜前的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科,我們看到了醫師、護理師、營養師三者之間很緊密的團隊運作。在這個禮拜的復健科,我們也看到醫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語言治療師的合作架構,也許在不同醫療系統中,他們之間的溝通分工模式不同,但可以思考在中醫在治療的時候,自身可以發揮甚麼功能,與其他職別的醫療系統能有甚麼互動、合作,或是可以借鏡之處。
- 檢查:
- 理學檢查:
- ROM:
- shoulder ROM
- 可以做即時的動態檢查
- 可以檢查軟組織腫瘤、滑囊發炎、肌腱斷裂、鈣化等軟組織疾患
- 肌電圖
- X-ray:用來判別骨骼問題,例如骨折非常明確,但是缺乏即時性動態檢查,並且對於軟組織較無檢查力。
- MRI:可以用來檢查但是費用太過昂貴,可用資源較為稀少
- 治療:
- 注射
- vitamin B12:緩解針對肌肉神經疼痛
- 葡萄糖水:主要是修復損傷軟組織
- 類固醇:較為嚴重的發炎疼痛會注射
- 止痛劑:緩解較為嚴重的疼痛
- 關節注射液:注射入關節作為關節緩衝之用(取代關節液),也可以混入止痛成分,但混入的同時會減低緩衝的功能
- 體外震波治療:
- 適應症:足底筋膜炎、肱上踝炎(網球肘)、肩鈣化性或非鈣化性肌腱炎。與一般中醫針灸的適應症重疊度非常高
- 原理是利用能量造成組織【發炎】進而啟動修復的機制。因此打完震波治療之後有些患者會感覺疼痛,這時候西醫會給予Acetaminophen,但不會給予NSAID之類的藥物,若是給予NSAID反而抵消了震波治療的效果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